440

龙头企业带动,四区政府扶持,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

2022/8/8

在合肥,说起人工智能,不得不提中国声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AI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11项“国字号”荣誉,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目前,中国声谷在教育、医疗

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近年来,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培育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依托“中国声谷”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

产业区域布局:

合肥正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印发《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312”战略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000项,技术和应用标准300项,培育1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10万名技术人才,培育发展2000家产业链企业,建设2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项目。

合肥高新区划以建设“中国声谷·世界智峰”为发展导向,实施人工智能“科教创新高地”和“产业发展高地”的“双高地”战略,力争在人工智能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四大技术领域形成前列优势,打造国内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

蜀山区支持建设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小镇,打造汇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应用示范和生态企业于一体的产业生态聚集区。同时,支持建设南艳湖机器人小镇,打造人才、技术和产业聚集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2019年,包河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和要求,编制《包河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中国视界”发展规划(2020─2028年)》,抢先部署构筑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基地。

瑶海老工业区作为国家级搬迁改造试点区和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契机,与科大讯飞多面合作,推动合肥东部新中心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合肥东部新中心整体智慧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文旅”、“人工智能+环保”、“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创业”的示范建设,打造成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示范领域标杆。

产业扶持政策:

产业政策方面,合肥正围绕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开展产业链技术评估,梳理产业链技术图谱,找出产业技术短板。谋划出台更契合产业及企业发展需要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政策,重点支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前列、替代进口、安全可靠的行业龙头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早在2018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2019年合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发展核心产业、做强重点产业、培育智能企业3项内容,构建“3+5”的产业体系。核心产业包括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等三项。

今年7月15日,《合肥市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发布。聚焦产业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头部企业招引培育等环节,合肥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产业园区:

数字创意小镇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项目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上海路与龙川路交口西南角,项目启动区总用地面积76.03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8栋建筑单体,包括4栋高层科研办公楼、4栋多层科研办公楼以及1栋数字创意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将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网络视听领域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创意产业,推进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数字创意产品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实现创意设计和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

中国视界将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视频视觉、科技研发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创新体系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引领包河未来产业发展的“智能之眸”,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全球前列性的AI视觉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约为18万方,计划投资9.9亿元。园区共8栋建筑单体,建筑高度96米,包括4栋高层科研办公楼、4栋多层科研办公楼以及1栋创新体验中心,地下车库2层。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用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科大讯飞总部主要业务基地,包括教育业务、消费者业务、智慧城市业务、核心研发平台、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等。基地规划占地876亩,将建设科大讯飞总部、生产制造厂区、人工智能国家级开放平台、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未来可容纳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约15000人,成为集核心技术研究、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企业集聚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

、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出20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涉及语音识别与翻译、人脸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